民國36年5月,國軍整編74師在山東孟良崮遭到共軍包圍,師長張靈甫、副師長蔡仁潔、旅長盧醒等將領最後舉槍自盡。在張靈甫殉職70周年的今天,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及獨子張道宇特地返台,上午前往國民革命忠烈祠祭悼英靈。國防部則由後備指揮部指揮官湯家坤中將,代表馮世寬部長,陪同遺族親友追思緬懷先烈英勇事蹟,場面莊嚴隆重。後備指揮部表示,全體官兵均應以軍人武德自省,克盡職責、勇於任事,建立對國家、對人民的忠誠,效法先烈為國為民的無私大愛精神,將烈士這份英勇忠貞的氣節永恆流傳,以發揚軍人「忠於國家、愛護人民」的核心價值與信念。張靈甫名鍾麟,字靈甫,後以字行。陝西西安人,曾經就讀北京大學歷史系,後來南下就讀黃埔軍校,於第四期畢業。曾經參與江西剿共,對日抗戰中的淞滬會戰、南昌會戰、常德會戰及國共內戰等大小戰役,在抗戰中因為負傷而成為跛子。他在孟良崮戰死時,獨子張道宇剛出生,兩人從未見上一面。張靈甫由於百戰功高,所率領的74軍(整編74師)也是國軍精銳,因此在國軍中也遭忌不少。孟良崮之役全軍覆沒,除了本身過於自信、共軍掌握國軍情報之外,周邊友軍救援不力,也被認為是重要因素。張靈甫生前就曾對蔣中正痛陳國軍中的弊病:「國軍表現於戰場者,勇者任其自進,怯者聽其裹足,犧牲者犧牲而已,機巧者自為得志。賞難盡明,罰每欠當,彼此多存觀望,難得合作,各自為謀,同床異夢。」後來自己也成為這種惡習的犧牲者。湯家坤(右三)與王玉齡、張道宇在張靈甫靈前合影。(圖/後備指揮部) 分享 facebook 王玉齡(坐輪椅者)、張道宇,向張靈甫靈位獻花。(圖/後備指揮部提供) 分享 facebook 張靈甫(1903~1947),是當年軍中著名的美男子。(引自網路) 分享 facebook
32BBE941ECA11455